2025年5月22日,法硕非法学三支部围绕“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产教融合”主题,组织开展“劳动筑梦・匠心传承”党日活动。本次活动通过政策学习、案例研讨与交流分享,引导支部党员深入理解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内涵,探讨法学生在新时代产教协同育人中的责任与使命。
一、政策学习:把握产教融合时代脉搏
活动伊始,支部党员集中学习了新时代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文件。党支部书记李芊芊领学指出:“在教育改革与产业升级背景下,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、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路径。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人才核心素养,需深度融入校企协同育人全过程。”
党员程晓晓结合法学专业特点补充道:“产教融合涉及校企权益分配、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问题,法学生应发挥专业优势,聚焦政策落地中的法律保障机制,为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提供法治支撑。”
二、案例研讨: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探索
在案例分享环节,支部以“同济大学与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产教融合项目”为样本展开研讨。该项目针对教学跨空间开展、数据跨平台共享等挑战,构建了以Canvas学习管理系统与同学堂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教学数字化生态体系。
疫情期间,Canvas平台支撑大量班级线上建课,同学堂平台同步提供学习与心理健康服务,实现了“教学不断线、育人有温度”。项目不仅在实践中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,还产出多篇学术论文及案例成果,被收录于相关教育研究出版物。
党员马媛认为:“该案例体现了产教融合在技术创新与教学模式变革中的双重价值,法律人需关注此类新型合作中的数据安全、成果归属等法律风险防控。”
三、交流分享:共话法学生的使命担当
自由讨论环节,党员们围绕“产教融合中的法律保障”“劳动精神与专业学习相结合”等议题踊跃发言。
党员刘一铭提出:“产教融合政策落地需明确校企权利义务边界,建议建立‘政策引导—法律规制—实践反馈’的闭环机制,保障各方合法权益。”
党员袁冰巍结合自身实习经历分享:“在企业合规管理中,劳动用工与知识产权纠纷频发,法学生应强化实务能力,以工匠精神打磨专业素养,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。”
四、活动总结:以匠心促融合,以实践践初心
支部书记李芊芊总结指出:“本次活动通过政策解读与案例剖析,展现了产教融合的多维图景。作为法科党员,我们需将劳动精神的‘实干底色’与工匠精神的‘专业追求’相结合,既要深耕法学理论,更要关注产业需求,在产教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找准定位,以法治思维推动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。”
活动在掌声中圆满结束。